音樂專輯
2003年 10月 31日
産品編號: 82876552672
一般我們所說的古典樂派,是以維也納為中心,起自1750年音樂之父巴哈過世至1827年貝多芬過世為止。代表性的作曲家,以貝多芬、海頓、莫札特三人為主,雖然依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不過風格與取向不若巴洛克音樂的嚴肅、規律與繁複,代之以簡單、通俗的形式與音樂內容為主。於是,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便成了新的形式,連帶有了交響與管弦樂團這樣的編制產生。另一方面,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也讓作曲家的工作狀態產生變化:海頓終其一生為宮廷貴族效命;莫札特則為了生計,不得不應付各式各樣的作曲要求;有個性的貝多芬則堅持做一個獨立的作曲家。儘管如此,他們依然留下數量與類型龐雜眾多的作品,開啟了浪漫樂派的先聲。1770年出生於波昂的貝多芬,自幼承襲父親的音樂教育,12歲便擔任管風琴師,隨後定居維也納,成為鋼琴家與作曲家。他留下為數眾多的作品,其中包括九大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作品、器樂曲、鋼琴曲、藝術歌曲、彌撒曲以及歌劇「費黛里歐」。鋼鐵般的意志與性格使他成為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寫於1805-1806年,擔任首演時由於貝多芬已近乎耳聾,在重弱音的彈奏上有些失常,以致在當時未獲好評,貝多芬終其一生都未再演奏此曲,直到20多年後,作曲家孟德爾頌重新演奏後才又被肯定。僅管在氣勢與華麗程度上不若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但從結構的細膩與情感的流動上,依舊被視為是他最好的作品,作曲家舒曼也極力推崇。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是貝多芬最常被演奏、最受全球聽眾歡迎的鋼琴協奏曲,同時也是他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寫於1809年,也就是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首演失敗的隔年,拿破崙勢如破竹、攻進維也納,在槍林彈雨、殘破不堪的維也納失守後,貝多芬決定留下來與維也納的市民共存亡,將濃厚的民族意識與華麗雄壯的編曲結合在一起,用音樂把一個更遠大美好的新未來投射在音樂裡,而完成了這首傑作。這張專輯所收錄的經典版本,是1986年由經常與大提琴家馬友友搭檔演出的艾曼紐.艾克斯擔任鋼琴獨奏,並由指揮大師普列文指揮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不容你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