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輯

佩特、莫拉維次、葛林斯基:現代小提琴作品集
巴赫曼
Maria Bachmann
2005年 02月 02日
産品編號: 82876642982
「洞悉當代小提琴作品,即時修正了早期甜膩矯飾的典型演奏風格。瑪麗亞‧巴 赫曼的演奏有著明朗、迷人的音色與溫潤的詮釋態度。」! ─ 英國留聲機雜誌本片是以詮釋現代小提琴音樂聞名於世的小提琴家瑪麗亞‧巴赫曼最經典的一份錄音。因為她出色的詮釋能力和對於樂譜的深入理解,許多當代作曲家都為她創作過作品,畢業於寇帝斯音樂院的她,曾先後追隨過葛拉米安和郭德堡為師。本片中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愛沙尼亞作曲家佩爾特(Arvo Paert / b.1935)的「兄弟」,許多當代作曲家包括基頓‧克萊默等人在內都曾經詮釋過這部作品。另一首更經典但不見得為人所知的作品則是梅湘(Olivier Messiaen / 1908-1992)的「讚頌不朽的耶穌」,這其實是選自他在1940年寫於集中營內的名作「時間盡頭四重奏」的終樂章。這份改編版向來一直受到許多小提琴家的喜愛,但很少被灌錄在唱片上。美國作曲家柯瑞吉里亞諾(John Corigliano / b.1938)在為電影「紅色小提琴」寫作配樂後,才忽然廣為世人所知,但其實長久以來,他就是美國境內最具代表性的當代作曲家。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是他二十多歲時的創作,是為其在紐約愛樂擔任首席的父親所寫的,在美國近代室內樂作品中,此曲被灌錄和演出的機會非常的高,即使在以紅色小提琴一片聞名後,此曲也常被選作柯氏的代表。片中的作曲家莫拉維茨(Paul Moravec / b.1957)第一次為世人所知是在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的談話和錄音中,在顧爾德眼中,他是相當傑出的現代作曲人物。片中這首奏鳴曲是他特別為巴赫曼和伴奏克里波諾夫所寫的,他採用非常新穎的手法寫作這首作品,尤其對小提琴音色和技巧的展現上,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同樣為巴赫曼所寫的是葛林斯基(Albert Glinsky / b.1952)的觸技詼諧曲,葛林斯基是大衛戴蒙的學生,所以他的作曲風格也受到戴蒙那種後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這首技巧艱難的現代音樂,將提琴家的弓法運用至極限,在短短五分鐘內,讓人心跳飆到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