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黑膠唱片的復古封面設計內附164頁解說,收錄原製作人霍華.史考特訪談及相關文章與錄音照片珍貴收錄17分鐘從未發行的巴哈三聲部創意曲 顧爾德在一九五五年首次錄音,就挑戰一套冷僻曲目–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結果這張由哥倫比亞發行的唱片大為暢銷,五十年來不曾絕版過,把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顧爾德推成國際級的一線鋼琴家,更使他躋身二十世紀大鋼琴家之列。顧爾德一九五五年的《郭德堡變奏曲》以其過人的節奏活力、讓人興奮不已的速度、刻意強調內聲部、凸顯斷音與滑音之間的差別,還有他彈奏時隱約可聞的怪異吟唱,聆聽之後,很少人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許多人更是就此迷上顧爾德。 一九五○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顧爾德在加拿大的湖畔獨居閉關,練琴、思考、研究作品,建立了他對作品的獨特觀點,打造了他人無法模仿的特異風格。年輕的顧爾德迅速以在幾場音樂會中引起矚目,但是真正的機會一直到一九五五年一月,顧爾德在紐約登台之前才算來到。哥倫比亞唱片「大師經典名作」(Masterworks)總監歐本海默在羅馬尼亞傳奇鋼琴家李帕第於一九五○年去世之後,就在積極尋覓具有同樣演奏魅力的鋼琴家,經人介紹,去聽了聽眾稀疏的顧爾德獨奏會,當下就決定要和顧爾德簽約。但是顧爾德提出錄製《郭德堡變奏曲》的構想,又讓哥倫比亞各個總監非常為難。今天,這部作品透過了顧爾德的詮釋,以及包括《沈默的羔羊》、《英倫情人》、《索拉力星》等電影的大幅使用,已經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名作,但在當時,這部作品的聽眾只限於少數聽巴洛克音樂很精的人才會碰觸的作品。幸好唱片公司保有尊重藝術家的基本態度,在紐約東三十街的一座老教堂,展開了《郭德堡變奏曲》的錄音。顧爾德身穿毛呢大衣,帶著樂譜、一大堆毛巾、五瓶藥丸、高纖餅乾和脫脂牛奶,寫下了錄音史的一頁傳奇。 這部作品以主題開場,經歷了三十段變奏之後,同樣的主題再現,宛如經歷了「見山是山」而「見山不是山」,回到了「見山又是山」的境界。巧的是,顧爾德的錄音生涯也像一首《郭德堡變奏曲》,始於這首作品,終於這首作品。此次發行的五十週年限量精裝盤中除了重現黑膠唱片的復古封面設計,另外收錄從未發行的郭德堡變奏曲錄音片段、顧爾德彈奏巴哈《三聲部-創意曲》Sinfonia,還包含原製作人霍華.史考特的訪談、相關文章與錄音照片,都收在厚達一百六十四頁的小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