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輯

舒曼:第二、四號交響曲
2003年 10月 31日
産品編號: 82876553052
我們一般所說的浪漫樂派,大約是指1820-1900年,而且更進一步的支配整個19世紀的音樂發展,被定義為古典樂派代表作曲家的貝多芬,他的音樂作品其實就是開啟、吸納與浪漫樂派發展的一個關鍵性代表。情感與理智的平衡、詩意與隱喻性的標題、對自然的喜好、過去歷史、神話、傳說的尊崇,都延續成為浪漫派作曲家嶄新的創作元素,像藝術歌曲、交響詩、與音樂劇等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白遼士、李斯特、華格納、韋伯、舒曼、舒伯特、蕭邦、孟德爾頌、帕格尼尼、史特勞斯,以及布魯赫與布拉姆斯。1810年出生於書香世家的舒曼,父親既是書商,也是作家與出版家,舒曼自幼便沉浸在音樂與書海中。1928年父親過世後,母親逼他去唸法律,18歲的他堅持己見,到來比錫跟隨Friedrich Wieck學鋼琴,並愛上了老師的女兒-年僅9歲的克拉拉,以音樂為終生事業。很不幸的在一次鋼琴練習中弄傷指頭,因而放棄演奏生涯,所幸有鋼琴技藝精湛的克拉拉在身邊可為他代言,舒曼可專心作曲。由於Wieck反對這門婚事,舒曼一直等到克拉拉到20歲法定年齡才訴諸法庭,終結連理。長期的精神疾病折磨,1954年舒曼跳河自殺獲救,之後住進精神療養院直到1956年過世。鋼琴曲是舒曼的畢生傑作,1839年後開始寫交響曲、室內樂曲、協奏曲、藝術歌曲與合唱曲,他對浪漫主義的直覺與深刻的洞察、將文學語彙精妙的放進音樂中,是德國浪漫主義與浪漫樂派的重要影響人物。舒曼的交響曲長期以來一直是被評論低估的,直到比對後來的交響樂發展進程與啟發後,才重新獲得重視。寫於1845年的「第二號交響曲」的創作上就可以做相當有趣的判斷,根據樂評家的說法,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主題短小而劇烈起伏,誇張而像精神病病人的思考中斷、節奏、和聲詭譎,不知道是高深莫測或者是在幻想的境界。第二樂章的詼諧曲,混亂有如火焰亂噴,被形容成地獄的舞蹈。第三樂章則是病態歇斯底里的慢板,好像靈魂深處無奈的感情,最後一個樂章又恢復到他一貫的創造力。事實上,舒曼給友人的信中也提到他創作的心路歷程是寫到終曲樂章好像才突然醒過來一樣。「第四號交響曲」早於1841年完成,是他四首交響曲中最受到喜愛的一首。和鋼琴協奏曲一樣,這首作品最早其實也只是一首單樂章的交響幻想曲,後來隔了十二年,才被舒曼大幅修改,並加入其他三樂章定稿,成為他最後的交響作品。這是指揮家李汶與費城管弦樂團在1977/78年企鵝評鑑三顆星的經典版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