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爾專家亞倫.寇提斯率領他的合奏樂團「Il Complesso Barocco」演出18世紀那普勒斯「萬福聖母」聖樂。收錄史卡拉第、雷奧納多.里歐、裴高雷西 作品。收錄史卡拉第「萬福聖母」的世界首度錄音。為慶祝裴高雷西(1710-1736)誕辰三百週年記念。這份錄音收錄了五首四位在十八世紀初義大利那不勒斯展的音樂家所創作的「萬福聖母」(Salve Regina )聖樂作品,其中一首由史卡拉第(A;essamdrp Scarlatti)所創作的「萬福聖母」更是世界首度錄音。「萬福聖母」是天主教教會年曆中固定要唱的四首瑪利亞輪唱讚美詩之一(antiphon),也是輪唱讚美詩中頻率最高,因此有許多作曲家為它創作。萬福聖母的經文並不是中世紀一位德國僧侶以拉丁文創作的,時間早在十一世紀,而且在十二世紀就被教廷接受為正統儀式經文。尤其在十八世紀推崇聖母瑪利亞的崇拜後,萬福聖母的經文更成為天主教會最常使用的譜曲對象。但即使如此,隨著第二次梵蒂岡會議在一九六二到六五年舉行後,因為推動天主教改革,再加上為後天主教會推動聖詩方言化,萬福聖母的經文就逐漸不再流行。即使如此,早在十七世紀,萬福聖母的演唱就已經大受歡迎,讓教會即使不在教會正統儀式必要時,也會固定在每個禮拜六晚上演唱這套經文以讚美聖母瑪利亞。但是,一套輪唱讚美詩,怎麼會演變成單旋律清唱劇呢,那是在十八世紀初那不勒斯發生出來的演變,它將原本由兩個合唱團演唱的複音型式萬福聖母一改為單旋律清唱劇,這是因為當地的音樂院所訓練的學生往往被要求在歌劇院和教會中演唱,既然同樣的訓練要用在兩個地方,乾脆就讓教會音樂表現出歌劇演唱的型式,一石二鳥,就這樣,萬福聖母在那不勒斯就染上了歌劇詠嘆調的作風。專輯由里歐(Leonardo Leo)所創作的「萬福聖母」是當時和後世最具代表性的拿坡里學派名曲,連德國歌劇大師華格納和劇作家(也是作曲家)的霍夫曼都稱此曲是後代創作對位音樂的典範。里歐出色的創作力不僅在歌劇和聖樂上,他寫作的獨奏大提琴協奏曲也影響後世甚深,他讓獨奏家和樂團融合的程度,超過了韋瓦第的協奏曲寫法。不過真正創建所謂的「那不勒斯派」的其實是史卡拉第,他對於同樣萬福聖母歌詞的處理,細微到讓人讚歎的程度,正是此樂派在聲樂處理上精妙之處。
Disc 1
- Leo:Salve Regina in C Minor
- Leo:Salve regina in F Magor
- Leo:Concerto for Cell, Strings and Basso Contunuo in D Minor
- Scar latti : Salve Regina in C Minor
- Pergolesi:Salve regina in C minor
- Pergolesi:Salve regina in A 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