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莫札特︰《采伊德》歌劇全曲

莫札特︰《采伊德》歌劇全曲

哈農庫特 Nikolaus Harnoncourt(指揮)
維也納古樂合奏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 (樂團)
托比亞斯.莫瑞提Tobias Moretti (旁白)
戴安娜.丹勞Diana Damrau (女高音)
麥可.薛德Michael Schade (男高音)

 莫札特未完成之作,著名的《後宮誘逃》之預習。
 受到當時自由民主的時代潮流影響,寫出奴隸渴望自由戀愛的心聲。
 指揮大師哈農庫特以其深入研究,還原遺失與未完的部份。
 女高音戴安娜‧丹勞演唱的主角,令人印象深刻,而男高音麥可‧薛德所飾唱的郭馬茲一角,一如他本身一樣的優雅。

《采伊德》(Zaide)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1791)早年未完成的兩幕傳統德國說唱劇(Singspiel),寫作於1779-80年。在他生前不曾演出過,而在死後八年遺孀康斯坦采才發現遺稿,但只有15段音樂及歌詞,但卻沒有旁白、序曲和結局的部份。

劇情述說被擄至土耳其皇宮的女子采伊德,與奴隸郭馬茲(Gomatz)相愛,引發土耳其大公的忌妒,因而被囚禁審判。而她則寧願為愛而死,也要爭取自由戀愛的權力。三年後莫札特創作著名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故事與《柴依德》相似,猶如是其預習之作,而《柴依德》最早的名字就是《後宮》(Das Serail),到了十九世紀才改為目前的名字。

1776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而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出兵支持,美國的勝利影響了出征的士兵,將民主思想帶回了法國,因而促成了後來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莫札特創作此劇時,肯定受到當時自由民主的時代潮流影響,才會寫出奴隸渴望自由戀愛的心聲。

女高音戴安娜‧丹勞演唱的主角,令人印象深刻,而男高音麥可‧薛德所飾唱的郭馬茲一角,一如他本身一樣的優雅。維也納古樂合奏團的演奏強調節奏的韻律感,聲音較為直接而不假修飾,猶如古樂復興運動剛開始時的演奏風格。

這套錄音中,指揮大師哈農庫特以其多年研究,追溯並還原那些失落的片段與樂譜,為愛樂者提供最貼近莫札特原意的作品。其中最特別的是失落的序曲,哈農庫特以莫札特的降E大調第26號交響曲(KV 184)來取代,三個樂章的演奏長度大約8-10分鐘。由於是說唱劇,結局本不該是悲劇,因此本錄音中,旁白的說書人在陳述故事時,便提供了一個模稜兩可的情節描述。

CD1

  • Overture (Symphony in E Flat Major, K. 184)
  • Jetzt hören Sie doch auf! (Einleitung)
  • Unerforschliche Fügung (No. 2 Melologo)
  • Dieser ohnmächtige, kraftlose, matte Gomatz (Zwischentext)
  • Ruhe sanft, mein holdes Leben (No. 3 Aria)
  • Rase, Schicksal, wüte immer

CD2

  • Und wie's der Teufel halt so will (Zwischentext)
  • aide entflohen (No. 9 Melologo ed Aria)
  • Natürlich ist auch Soliman, wie alle Reichen (Zwischentext)
  • Wer hungrig bei der Tafel sitzt (No. 10 Aria)
  • Für Soliman ist der Fall klar (Zwischentext)
  • Ich bin so b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