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ony
舒伯特:降A大調彌撒

舒伯特:降A大調彌撒

貝林格(指揮)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齊莎克(女高音)/葛魯普(女低音)/庫里(男高音)拉斯克(男低音)◎文茲巴哈少年合唱團創立於1946年,以演唱宗教音樂為宗旨的合唱團。◎該合唱團也曾到過台灣和遠東各地演出,一年要演唱七十場演唱會,訓練非常專業而嚴謹的合唱團。◎這份錄音是以文茲巴哈少年合唱團為核心完成的演出,由於編制龐大,同時搭配四位獨唱家共同演出。◎收錄舒伯特耗費七年完成、題贈給奧地利國王的精采鉅作。舒伯特譜寫降A大調彌撒一共花了他七年的時間,這對一位一年可以寫出上百首藝術歌曲的作曲家而言,的確是非常罕見地花費了相當龐大的心力所創作完成的作品。而且這首彌撒還有個顯赫的題贈者,那就是奧地利國王,這麼慎重的創作,又要題贈給這麼崇高的受贈人,顯見舒伯特對這首作品的自信。而全曲又擁有這麼長的篇幅和龐大的編制,要動用四位獨唱家、管弦樂團和合唱團,都顯示舒伯特對此曲的要求甚高,而完成後他也非常滿意。此曲開始於1819年11月,和在九年後完成的降E大調彌撒,同樣被視為他對自己信念的表白。原因在於舒伯特對原始彌撒經文的處理,有很多非常個人的方式,其手法非常自由,完全無視於彌撒演出在當時的傳統,因此有許多學者都認為這樣處理的背後,肯定有著其深植的原因和心理因素。在這些他對經文所做的更動和刪節中,不見得每一個動作都有其背後的心理動機,有些可能是技術上的,像是為了樂曲進行順利,但有一個章節的刪減卻絕對是刻意的,我們可以發現在舒伯特所有的彌撒作品中,他都刻意刪掉了信經中「我相信那唯一聖潔、天主教的、使徒的教會。」而既然這個教會不是舒伯特所信奉的,那舒伯特的彌撒是為誰創作的呢?舉這首彌撒為例,他不是為任何教會或委託創作而譜寫此曲的,這在十九世紀初很是特別,因為這麼大編制的作品,若不是受人委託,就很難有上演的機會,尤其還是部通長纓在教堂進行演出的宗教音樂。但舒伯特不僅是出於自身的創作動機而譜寫,連調性的選擇都顯示了他不在乎作品有沒有被演出:他選了彌撒很少使用的降A大調。舒伯特原本計劃在1823年間公開演出此曲,但計劃未獲實現,之後他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在修改全作,最後則在1826年拿此曲當作應徵奧地利皇宮副樂長的作品。當然,這個計劃也沒有成功,舒伯特問過當時的樂長艾布勒原因,他表示是因為皇帝認為作品太長不好演出,而且賦格曲不夠多。但舒伯特並不在意,他認為只是自己沒運用皇上喜歡的風格創作。1828年舒伯特過世前,他將自己一些較次要的作品寄給出版商,同時還附了幾部大型作品,並在信中提到,這些作品是他努力想要以最高藝術水準創作的代表作,那裡面就包括了這首彌撒,由此可見舒伯特對這首彌撒曲的評價有多高。這份錄音最特別的是採用了兒童合唱團擔任詩班演唱的工作,因為舒伯特原譜是寫給一般的混聲合唱團演唱的。本片擔綱的文茲巴哈兒童合唱團成立於1946年,是德國境內非常活躍、評價也非常高的兒童合唱團,他們在本片的演唱決定了整份演出的質感,讓全曲脫離了一般將此曲演出得過於交響化與厚重的傳統,呈現出非常清新且讓人非常享受的合唱果。

Disc 1

  • Schubert(1797-1828):Mass in A Flat Major, D 678 Kyrie
  • Schubert(1797-1828):Mass in A Flat Major, D 678 Gloria
  • Schubert(1797-1828):Mass in A Flat Major, D 678 Credo
  • Schubert(1797-1828):Mass in A Flat Major, D 678 Sanctus
  • Schubert(1797-1828):Mass in A F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