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飛茲(Jascha Heifetz,1901-1987)是20世紀最傑出、也是最傳奇的小提琴大師,同時也是自帕格尼尼以降,對於小提琴的演奏有著極重要影響力的巨匠。他的演奏曲式霸氣而恢弘、技巧高超精確而完美、從不拉錯一個音。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在聽了他的演奏後,對著學生說「我不用吃這行飯了」;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則是每晚祈禱,希望海飛茲能夠拉錯音。海飛茲三歲開始學小提琴,不久便前往聖彼得堡,成為近代最偉大的小提琴教師奧爾(Leopold Auer)的入室弟子。1912年,11歲時便前往歐洲,在指揮大師尼基許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而轟動歐陸。但是他全球性的聲譽與地位,則是在1917年10月27日卡內基音樂會的首演。當天的門票早已銷售一空,16歲的海飛茲一上台,便不費吹灰之力的拉完Vitali難度極高的「夏康舞曲」。當時最權威的樂評人Herbert F Peyser便說:「克萊斯勒是國王,海飛茲則是先知」。從此,海飛茲成為全世界演出酬勞最高的音樂家,並正式與RCA VICTOR公司簽約,而這一簽就超過了半世紀。這張專輯所收錄的,都是市面上從未發行過的錄音。片中收錄的葛利格第三號奏鳴曲與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奏鳴曲,錄於1936年,當時是由海飛茲與指定長期合作的鋼琴家Emanuel Bay擔任首演,只可惜當年未作商業發行便一直塵封在片庫裡,海飛茲終其一生、也就是超過六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都未再錄製過相同的曲目,因而益發突顯本片的珍貴性與重要性。其餘的五首小品是1922-1928年所錄製,是展現海飛茲在演奏與詮釋上自我要求與完美性格的最佳證明,而且還原錄音的過程與技術繁複而艱辛。值得一提的,是第11首曲子Jose Padilla的「Valencia」(西班牙城市名)-它在1920年代巴黎的紅磨坊是一首非常紅而且經常被演奏的曲子。海飛茲在這裡展露了一手彈鋼琴的絕技,在演奏的過程裡與伴奏的鋼琴家Isidor Achon一起來了一段四手聯彈,展現他風趣而自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