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一九四三年爵士樂界盛行一片Bebop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位風格獨特的爵士樂手,他叫賽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 ,因為當時的爵士樂風格傾向每一位樂手都可以用嫻熟的技巧飆快速的音群,唯獨賽隆尼斯.孟克獨排眾議,以極少卻又可以不讓音樂斷掉的和絃帶領樂團演奏,這張專輯的雙CD可以說將孟克在樂團的身分做了相當棒的詮釋,首先Track 1.中的第三首Well You Needn’t,在Track 2.中同時也有收錄,但是請您仔細聆賞一番,Track 1.中,Monk是以一個領導者的身分出現,他讓在爵士樂中不太容易有即興機會的鼓手咨意發揮,而且在大家可能有一些混亂的狀態下輕輕鬆鬆給予幾個和絃,讓音樂又鮮活起來,並且做一些所謂Key Point的動作,接下來的音樂中可以轉調,可以進入另一個段落,甚至可以接替另一樣樂器的樂段或即興。沒錯,Monk的鋼琴魅力在此是一樣獨特表現,有一位著名的樂評家曾經說過:[聽Monk彈琴,重點不在於聽他彈了些什麼,而在於聽他沒彈些什麼。]一些親身參予過爵士樂團演奏的人亦都認為如果可以在Monk所領導的樂團麾下演奏,絕對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不可能會有即興部份分配不均的狀況發生。另外;Track 2.中則不然,同樣一首曲子,Monk的身分卻是很重要的即興樂手,整首曲子中不但可以聽到他帶領大家完整的走過一遍旋律,也在Saxophone手即興的同時,不忘多彈幾個和絃,似乎在提醒他:[It’s My Turn!],接下來的音樂中,您就好好領會一下什麼叫做是天份了! Monk的身分絕對不只上述兩種,在Track 2.中的第四首Bemsha Swing中,他可是一位稱職的伴奏者,有人猜測Monk可能有自閉的傾向,是屬於不會攻擊人的類型,這些特別的性格展現在他的音樂之中,一種無爭執、無障礙的順服,只求音樂的完整性,甚至於每一個音符都像是清清楚楚的寫在譜紙上,相信您一聽就會明白了。 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整合者,在當今不管古典樂或是爵士樂團體中,都有這一個角色存在,大的樂團有指揮、小的樂團有首席,而爵士樂中除了Big Band的指揮之外,就是由一位整合者來統合整首曲子的演出,在Monk的樂團中,除了他本人,沒有第二人選,雖然在他的Quartet中有即興技巧絕佳的Tenor Saxophone手Charlie Rouse,但是如果由他來統合,相信古語所謂〝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就會出現在其中,因為這個角色是需要不斷的努力及足夠的天份的,除了這些之外,Monk仍然有一大堆的各人特色及魅力可以去發掘,但唯有細細聆聽,別無他途。
Disc 2
- I'm Getting Sentimental Over You
- Hackensack
- Blue Monk
- Epistrophy
Disc 1
- Straight, No Chaser
- Straight"
- Pannonica
- Just A Gigolo
- Evidence (Justice)
- Jackie-ing
- Bemsha Swing
- Epistr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