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ony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

◎德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四國合資拍攝的史詩電影,德國導演Jo Baier執導,獲邀參加第60屆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配樂由德國金獎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與英國配樂名家亨利‧傑克曼(Henry Jackman)攜手擔綱。◎兩位名家共同合作過之電影配樂包括:《達文西密碼》、《神鬼奇航系列》、《蝙幅俠:黑暗騎士》、《功夫貓熊》等。◎特邀在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中擔綱的西班牙古樂與配樂名家Jordi Savall跨刀,忠實呈現16世紀的中古音樂風貌。「亨利四世」的故事曾被搬上螢幕多次,默片時期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葛里菲斯的《忍無可忍》(Intolerance) (1916) 裡,跨越時空、以平行剪接處理的四則故事之一-中世紀的法國,所擷取的就是亨利四世的故事:信仰基督的胡格諾 ( Huguenot )新教徒,與法國傳統的天主教水火不容,進而發生歷史上最慘烈的宗教戰爭之一。十六世紀的法國是政治、商業、宗教錯綜交織的君權之戰,掌握多數勢力的天主教、皇后凱瑟琳‧梅底奇為鞏固皇權、消弭宗教分歧,乃虛應故事將女兒瑪格麗特(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瑪歌皇后)許配給南方一個信奉新教的小王國:納瓦黑的王子亨利,沒想到瑪歌皇后的兄長不是染上不治之症,就是遇刺,亨利居然以遞補的順位當上了國王,皇后凱瑟琳心有不甘,就在亨利率全國新教徒魚貫進入巴黎迎接新歷史之際,在亨利和瑪格麗特的婚禮當晚(1572年8月24日凌晨12點),策畫了血洗新教徒的屠城事件,這便是法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頁,知名的聖巴托洛謬之夜(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亨利僥倖逃過一死,重新整頓新教徒眾,建立自己的政權和中央抗衡,第二次展開慘烈的宗教戰爭,最後終於順利當上國王,結束了長年的宗教戰爭與歧見,以人文思想重新建國,開創了法國的太平盛世。這部在2010年由德國、法國、西班牙,與奧地利四國合資拍攝,片長155分鐘的歷史巨作,改編自知名德國作家海因利希‧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的兄長)的原著小說,曾獲邀參加第60屆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由擅長歷史電影的德國導演Jo Baier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刺殺希特勒的電影「Valkyrie」《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就曾參照了Jo Baier 2004所拍的影片《Stauffenberg》),配樂則由德國籍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與英國籍的亨利‧傑克曼(Henry Jackman)聯合擔任。亨利‧傑克曼扎實的古典音樂根基,加上喜歡輔以電子合成音效搭配傳統管弦器樂,引起傳奇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的注意,力邀共事,共同代表作有:《達文西密碼》、《神鬼奇航系列》、《蝙幅俠:黑暗騎士》、《功夫貓熊》等。漢斯‧季默擔綱配樂的歷史性題材作品有不少:《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亞瑟王》、《末代武士》、《神鬼戰士》、《獅子王》、《雨人》等,善用電子合成營造磅礡的氣勢,以傳統器樂鋪陳影像與角色的敘事功能,讓人一聽就難以忘懷。「亨利四世」原聲帶的曲目也是順著故事內容開展與鋪陳,同時為了更貼近十六世紀的政教合一、聖潔與殺戮、庶民與貴族的歷史元素,同時也找來另一位西班牙籍古樂與配樂名家Jordi Savall(代表作:《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一起擔任配樂,融合了加泰隆尼亞無伴奏美聲樂團吟唱、中世紀古樂、交響詩與緊湊懾人的電子節拍,非常值得您一再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