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輯

萊奇:城市生活
2001年 12月 04日
産品編號: 74321664592
摩登樂集(Ensemble Modern)成軍於1980年,是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當代作曲演奏團體。初期附屬在以推廣與演奏當代作曲的「德國學生管弦樂團」之下,並以德國的法蘭克福與緬恩為據點;19個人的編制,團員來自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好手,文化素養與民族性相當多元,對劇場、舞蹈、電影、錄像藝術與室內樂等相當擅長,經常受邀參加知名音樂廳、歌劇院與音樂節的演出活動。1987年是摩登樂集相當關鍵的一年:他們通過立法成為獨立的法人藝術表演團體,每個團員都可成為「股東」,兼負起樂團在藝術層面與財務面永續經營的責任,盈虧自付,不過也因此而將創作領域作更深更廣的擴延,從當代作曲家荀伯格、萊許(Steve Reich)、史塔克豪森、郭貝爾(Heiner Goebbels)、拉赫曼(Helmet Lachenmann)、賀力格(Heinz Holliger)、到懷爾(Kurt Weill)的音樂劇與舒伯特的「冬之歌」,深刻而精彩的演繹,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樂迷支持與各方的資金贊助,是一個相當典型而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案例。儘管不喜歡被扣上「低限音樂(Mininalism)」作曲家的帽子,出生於1936年10月3日紐約的史帝夫.萊許(Steve Reich),仍舊被尊為是當代作曲界的巨擘。自幼學習鋼琴的他,在14歲那年接觸了三件事,讓他的人生有了第一次的轉折:巴哈、史特拉汶斯基與爵士樂。以「維根斯坦」的論文拿到康乃爾大學哲學學士學位的他,依舊在週末假日與朋友玩爵士樂,並繼續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當代作曲,結識了同班同學-當代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並受業在當代作曲大師貝里歐(Luciano Berio)門下取得碩士學位。萊許在60年代將電子聲響、聲波迴路融入作品中,並大量涉獵世界音樂的素材,其中最具關鍵性的,便是非洲迦納的擊鼓與印尼的甘美朗音樂。1974年到1976年間,他完成了以11個聲部、反復的樂段與持續而平穩的節奏層疊推衍、氣象萬千,一口氣演奏56分多鐘的大編制經典作「為18個樂手所作的音樂」(Music for 18 Musicians)震驚了整個世界樂壇,因而成為「低限音樂(Mininalism)」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摩登樂集在1999年便重新演繹了萊許這首經典作,因而成為巡迴演出的曲目與首演20年後的「最佳代言人」。在這張2003年發行的「史帝夫.萊許作品選」,收錄了他最具個人特色的代表作:「城市生活」寫於1995年,萊許為他土生土長的城市-紐約寫曲。他用聲音取樣與錄音機預錄了紐約街頭的聲音,作為加入演奏時的背景音效,不時穿插「Check it out」的吆喝與汽車警報器的響聲,勾勒出資本主義現代都會的風貌,省思城市文明對人類的功與過,而當年便是由摩登樂集擔任德國的首演;寫於1985年的「紐約臨界點」由三個樂章組成,由豎笛獨奏者為主導的11個聲部、結構龐大而縝密的精彩之作,跳躍式的爵士樂段傳神的描繪出都會生活的形貌,知名的劇場導演羅勃.威爾森(Robert Wilson)對這首曲子大力讚揚;「八線道」是萊許改編於1979年接受Hessian廣播電台委託所寫的八重奏室內樂作品,八條旋律線緊緊相扣,契合都市的節奏與韻律;「小提琴作品集」延續萊許60年代末期的風格,以獨奏小提琴連續拉奏15分鐘,將一段一段的樂句交織成結構變化多端的樂章,為將來的創作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