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ony
青年貝多芬-收錄貝多芬早期鋼琴作品&藝術歌曲

青年貝多芬-收錄貝多芬早期鋼琴作品&藝術歌曲

17歲獲「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21歲獲「布梭尼」鋼琴大賽首獎、22歲拿下從缺十四年之久的國際「巴哈」音樂大賽首獎,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史岱費爾德專輯【純粹巴哈】&【舒伯特奏鳴曲】獲德國「回聲唱片大獎」。鋼琴家馬丁.史岱費爾德企圖從三個面相揭露貝多芬青年時期的創作風格,分別是貝多芬在同一時期創作的鋼琴獨奏小品、鋼琴協奏曲和藝術歌曲。。特邀男高音:馬克思‧烏勒曼跨刀演出。此專輯為特別引進之德國版這份特別限量版的錄音是鋼琴家馬丁.史岱費爾德(Martin Stadtfeld)企圖從三個面相揭露貝多芬青年時期的創作風格,分別是貝多芬在同一時期創作的鋼琴獨奏小品、鋼琴協奏曲和藝術歌曲。青年時期的貝多芬是以超技鋼琴家的身份從波昂來到維也納發展,這時候整個歐洲都還處在古典樂派最後的階段,海頓、莫歇里斯等人的影響還相當強烈,他的創作流露了時代的影響和他個人在這塊音樂首善之都立穩腳步的需要,因此,貝多芬很自然地用古典風格創作。但其實維也納的舊勢力和保守傳統已經在風雨飄搖,才剛來的貝多芬一下子就嗅到不一樣的氣息,而原本內心裡就有懷抱新美學和民主思維熱情的貝多芬,自然很快就跳上新思潮的列車,在歌德、席勒的鼓吹民主、人人平等呼聲中,開始一點一點地從舊秩序中解放出來。這份錄音中的這八首作品,創作時間從一七九四到一七九八,也就是他來到維也納兩年後的時間。這時拿破崙統率的大軍正式對奧地利宣戰,打著解放歐洲,讓所有人獲得民主的,這時的貝多芬心中對拿破崙的嚮往和他所帶來的新秩序的期待,就反映在他這些青年時期的作品中:陽光、正面而毫無懷疑。就像是在F小調前奏曲、C大調快板和F大調慢板這些以WoO編號的遺作編號發行的作品中,以莫札特的風格創作,那快要崩解的和聲系統,透露了他對舊秩序的懷疑和亟欲求得解放的呼聲。這時期中最為人知的獨奏作品,就是「為丟失一文錢的忿怒」輪旋曲,雖然作品編號在一二九,但這其實是一七九五年,貝多芬二十五歲時的作品,在貝多芬生前未及完成,他過世後由出版商狄亞貝里(Anton Diabelli)為他續成。另外,這時期的鋼琴大作非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莫屬,專輯中史岱費爾德彈奏的是一七九八年的第四版,也是最常使用的正式版。此時,貝多芬已經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並在創作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不再眷戀他所崇拜的莫札特室內鋼琴協奏曲的小編制風格,而且樂曲彈奏的技巧也大幅推進,對鋼琴家而言,不再只是展現優美的觸鍵與悠閒的雅致,而是帶著企圖心要以琴藝征服台下觀眾,讓人瞠目結舌。專輯史岱費爾德親自為第一樂章寫了裝飾奏,讓我們聽到完全不一樣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樣貌。另外,貝多芬這種對浪漫思潮的渴望,更明顯地在一七九六年完成的歌曲「阿德萊德」中體現,此曲採用Friedrich von Matthisson的詩作,原詩就是以浪漫詩作的手法表達對單戀女子的心聲,這是講究典雅、貴族風格的上一世代詩作所不會有的直接和露骨,但是這種心情不僅僅是浪漫思潮的表徵,也是貝多芬個人心情的寫照,因為暗戀正是這位作曲家日後一再出現的生活模式,此曲詩與音樂的結合,正好適切地總結了二十五歲前後的貝多芬的心情和藝術型式。

Disc 1

  • Allegretto c-moll Hess 69
  • Rondo C-Dur OP.51 Nr.1
  • Praludium f-moll WoO 55
  • Allegro C-Dur l WoO 51
  • Adagio F-Durl WoO 51
  • Rondo alla Ingharese quasi un Capriccio ‘ Die wuth uber den verllorenen Groschen’ G-Dur op.129 Klavierkozert Nr.2 B-Dur Op.19
  • Allegro con